• 搜索
    搜新闻
  •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还是“江山易改,本性更易移”?全新的解读

    来源个人图书馆-晴日心理时间:2023-08-15 09:56:40

    而传统心理学对人格也持有类似的观点。比如精神分析流派承认,他们对人格的完善是非常低效的,而且强调,“人格的完善是需要终生的”。

    从上面的角度来看,“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似乎是非常有道理,也符合大众千百年的生活经验。

    但是,如果从精准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并结合深入到人的内隐记忆层面,对个体性格、人格形成因素的突破性发现,我们反而认为“江山易改,本性更易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个人的性格/人格是怎么形成的?很多人认为虽然这跟后天经历有一定关系,但先天因素尤其是遗传因素更重要。比如有的孩子似乎从小就胆小内向,有的孩子逐渐呈现出来的性格跟父母非常相似,这就更加“印证”了人们觉得性格是天生的观点。

    可是,我们通过大量的深度心理干预经验,尤其是通过深度催眠深入到内隐记忆层面,帮助个体唤起幼年、童年、甚至是婴儿期的事件记忆后,我们发现一个人的性格/人格主要是后天事件不断“塑造”而成的。很多不良的性格/人格,往往与个体的成长经历有关,只是父母和他们本人都没有意识到。

    比如我们在对青少年进行深度心理干预的过程中,经常会接触到以下几种不良的性格,而通过深度催眠发现,这背后都有一连串的负性经历。

    第一种是过分内向、胆怯的性格。

    虽然并不是说内向就不好,如果孩子内心有真正的安全感和自信,那么他们只跟极少数志同道合的人打交道,在社交场合看起来比较内向,这也未尝不可。

    可是,如果孩子过分内向,在一些必要的场合也害怕跟老师、同学或陌生人打交道,影响了学习和生活等社会功能的话,那就说明这背后有深层次的心理根源问题了。

    通常,这说明孩子从小到大遭受过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比如家中父母经常吵架,父母经常对孩子批评、贬低、甚至打骂,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

    他们还有可能在学校中遭受过同龄人的嘲笑和捉弄,甚至是较严重的校园欺凌,进一步导致他们缺乏安全感,更加胆小、敏感、多疑。

    如果这个问题一直得不到缓解,他们不但会出现学习障碍,成绩下滑,性格和认知还可能会越来越扭曲,出现偏执型的人格倾向,甚至继续发展为偏执型人格改变,甚至是偏执型人格障碍。

    也就是说,过分内向的性格极有可能是偏执型人格倾向的先兆。

    第二种是“讨好型人格”。

    这部分青少年的家庭关系往往不良,家庭气氛压抑,他们需要在家中对父母、长辈等察言观色,审时度势,压抑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不然一不小心就会挨骂挨打。他们也因此遭受过不少叠加性心理创伤。

    而且,由于家人无法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他们会转向外界,非常渴望得到朋友、同学、师长的认可。所以他们在外面也可能很会讨好别人,迎合别人的喜好。

    有的孩子甚至显得圆滑世故,“见鬼说鬼话、见人说人话”,看上去似乎左右逢源,但其实这是他们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他们的内心可能非常压抑。

    第三种是追求完美的性格。这些人往往从小非常优秀,在成长过程中反复受到外界的过度夸奖,他们非常享受这种被人夸奖的感觉,并不断施压让自己保持优秀。

    与此同时,他们小时候那么优秀,很有可能跟他们的父母要求严厉有关,反复告诉孩子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要力求完美,要争第一,这更加容易孩子出现追求完美的强迫型人格倾向。

    这部分青少年能保持优秀时,他们显得很自信,会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都放在学习上,是“别人家的孩子”。但一旦学习竞争压力加大,他们难以在学习上脱颖而出时,就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甚至罹患抑郁症、双相障碍等精神心理障碍。

    第四种是特别容易急躁、发怒的性格,而且情绪激动时行为出格,可能会大吼大叫、在家砸东西,甚至打父母。

    这些人在成长过程中也曾遭受过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而且其父母中可能也有性格比较火爆的,对孩子反复造成心理伤害。孩子心生怒意,但在小的时候不敢反抗,进入青春期后才开始敢于表达和还击。

    所以当他们的叠加性心理创伤被激活时,他们会特别激动,多年累积的愤怒一下子爆发。从精神医学的角度来说,其实这是一种激越状态。

    当然,有的人的“急躁”、“易怒”也可能带有一定的目的性,有时他们发现通过这种方式更容易吓住对方,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就成为他们的一种惯用手段。

    我们在深度心理干预中,就发现了很多青少年不良性格背后的后天经历。

    比如大学生伟涛,他非常敏感多疑、谨小慎微,很容易从负面的角度去解读事情,过度担忧和焦虑。无论别人怎么跟他解释,他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他想多了,但他就是听不进去。

    当时,伟涛已经有明显的偏执型人格倾向,甚至有的表现已经达到了偏执型人格改变的程度。

    针对这个问题,催眠治疗师Lucy对他进行了4次深度催眠下的病理性记忆修复,找到了多个心理创伤事件。

    比如,在他年幼时,其父母经常加班,没法陪伴他,伟涛总是有种自己跟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没有人能保护自己的感觉。他从小就缺乏安全感。

    而且,哪怕父母在家,由于他的父亲经常喝酒喝到烂醉,甚至还约猪朋狗友到家喝通宵,把家里搞得乌烟瘴气,导致他父母频繁吵架。他母亲还说,如果他父亲喝到进医院,她一定不会管他。

    这也给年幼的伟涛留下了深深的恐惧,担心父亲真的会喝出问题,家里失去经济支柱,还联想到了一连串的灾难性后果。

    到青少年时期,本来就已经有点容易焦虑、多虑的他,还受到一些文学、影视作品的负面影响。比如看网剧《毛骗》时,他了解到竟然有那么多种令人防不胜防的骗术;他反复看《明朝那些事儿》系列丛书时,又发现很多大臣只要说错了一句话,就会被株连九族。

    这些作品的内容让他产生了更强烈的不安全感,甚至认为“自己的言行举止绝对不能出任何的差错,否则可能会导致灾难化的后果”,进而对生活中关于安全的细节更容易敏感多疑,爱钻牛角尖。

    以上只是列举伟涛的部分叠加性心理创伤,事实上,他性格形成的背后还有很多小创伤事件。

    而当其主要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得到修复后,再加上认知提升、深入的家庭治疗等等,他的人格异常得以快速纠正,不再习惯性地从负面的角度解读事情,也不再总是过度担忧了。

    关于更多性格主要是后天形成的分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浏览这篇文章:孩子性格内向是天生的吗?这个案例可能颠覆你对性格的认知

    而且,孩子的性格塑造其实从一出生就开始了,只是他们在外显记忆层面已经忘记婴幼儿时期的事件,父母对此又没有意识,所以很多人都以为性格是天生的,甚至包括其本人。

    只不过,有的人可能家庭氛围良好,小时候遭受的叠加性心理创伤渐渐得到了疗愈,成年后并没有出现太严重的不良性格及心理问题。但有些人的家庭氛围和成长环境始终不理想,主要的病理性记忆无法得到修复,他们的性格问题就越来越严重,轻则显得性格极端,重则可能出现情绪障碍。

    所以,父母千万不要认为孩子还小、还不懂事,父母就可以不注重教养方式。我们在为青少年进行深度心理干预时,经常能找到他们在1-3岁、甚至更早时候的叠加性心理创伤,而这与他们后来出现的情绪问题是密切相关的。

    随着精准心理学时代的到来,“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不再是真理。

    如果能通过深度心理干预手段,深入到人的内隐记忆层面,精准化地找到不良性格/人格背后相应的病理性记忆,高效化地修复,并引导患者建立更科学、理性认知,建立自我反省的意识与能力,再加上深入的家庭治疗,家庭氛围得以改善后,其实个体的性格往往可以快速改变,人格异常也可以逆转。

    从这个角度看,主流精神医学和主流心理学认为人格障碍难以治疗,并不是这个问题本身难以解决,而是这两个领域缺乏能普及的、复制的深度干预方式。

    而且,有人格障碍的人往往严重缺乏自我反省意识和能力,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有问题。如果他们不是有其它心理问题导致其非常痛苦的话,他们一般不愿意寻求干预,很多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拿人格障碍没有办法。

    但是,如果他们的孩子出现了严重的精神心理障碍,他们想尽了办法,孩子还是久治不愈,这就有可能促使这部分父母开始自我反省,思考自己在家庭教育上犯了哪些错误,慢慢具备自我反省的意识与能力,其人格异常也能逐渐得以部分逆转。上文提到的伟涛,他的父亲就是典型的例子。

    (相关案例:孩子得了抑郁、双相,父母要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可为啥很多父母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希望父母们发现孩子出现了尚比较轻微的、不严重的性格缺陷时,父母要及时自我觉察,加强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采取有智慧的引导方式,尽量帮助孩子修复这个问题背后的病理性记忆,建立积极的认知,克服性格弱点,收获更加健康的心身状态!

    关键词:

    下一篇: 最后一页
    上一篇: 2023半年危机公关盘点:“两微”没老,“抖红”凶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