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新闻
  •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中国电信:聚力数智赋能 共创绿色未来

    来源人民邮电报时间:2023-07-27 17:51:45

    7月10日至16日是第33个“全国节能宣传周”,今年的主题为“节能降碳,你我同行”。如今,低碳意识越来越多地走进我们的生活,各行各业正以实际行动做出自己的贡献。作为数字经济建设的核心力量,基础电信企业和铁塔公司深刻践行绿色低碳理念,在节能降碳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值此宣传周之际,本报推出“全国节能宣传周”专版介绍信息通信行业的绿色“足迹”。

    中国电信打造全球首个超级频率聚变技术在宁波舟山港的智慧港口应用。

    中国电信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部署,在原有“1236”行动计划的基础上,经过实际探索与迭代,拓展升级形成“1248”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并以此为指引,打造云网融合绿色新型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构建覆盖云网边端的绿色能力,强化绿色内生机制,形成云网绿色发展的新动能。


    (相关资料图)

    中国电信对内不断强化技术创新和管理升级,将绿色低碳融入云网规划、建设、运营等全领域、全流程,推进企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强化企业“双碳”数字化管理能力,结合自研节能应用、“双碳”数字化管理、绿色采购等举措,不断提高企业的绿色管理水平,实现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在云网建设方面,中国电信不断深化新型城域网和ROADM全光网建设,构建云、边、端协同的城市化多元异构算力服务体系。同时与中国联通建成全球最大的5G SA共建共享网络,每年减少碳排放超过1000万吨。

    在运营智慧化方面,推进高能耗、小容量、低集成度的老旧设备逐步退网,将自研AI节能平台广泛应用于基站、机房节能,不断优化模型算法,提升自动化运营能力,4G/5G基站AI节能覆盖超400万个扇区,节能率提升15%。

    在科技创新方面,自研液体控温锂电光储一体系统,首创液冷控温方案有效消除了锂电池自燃的安全隐患,在降低能源成本的同时实现绿色电力供给,单柜每年减少碳排放吨。在广西防城港建成全国首个“光氢储”一体化零碳基站,实现全天候100%绿色供电,有力保障8000多艘海上渔船的通信畅通和安全。

    在管理数字化方面,建设中国电信“双碳”管理平台,实现企业“双碳”全要素数字化管理。启动国内首个企业内部碳交易市场,构建企业MRV机制,组织31个省级公司进行碳排放配额交易,实现碳排放资产化运营,提升全集团碳资产管理水平。

    在构建绿色“生态圈”方面,不断深化企业采购管理,加快供应链绿色发展。新入网5G设备能耗下降5%,新集采服务器单位算力能耗下降超10%。开展绿色包装与绿色物流试点,并持续优化仓储物流网络。同时,协同推动供应商开展碳信息披露,实现重点供应商碳排放信息披露超50%。

    中国电信对外持续优化绿色产品供给和服务质量,充分发挥5G、云计算、大数据、AI等技术优势,加大绿色产品研发力度,协同生态合作伙伴打造示范标杆,赋能各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在电力行业,中国电信率先采用国际首创的5G+RIS相控阵技术,构建千兆“空中光纤”高速传输网络,可满足极端场景抗灾通信需求,其“高性能、超远距离、低成本”的特点,与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大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的优势形成互补,比传统5G节能26倍。结合“绿色能源输出”“能源交易改革”“智能电网建设”等业务需求,推进网络与产业深度融合,助力国家能源均衡分配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在港口行业,中国电信打造全球首个超级频率聚变技术在浙江宁波舟山港的智慧港口应用,利用极简控制信道和快速载波激活两大关键技术,通过“港机远控”“无人集卡”“智能理货”“智慧引航”等综合应用,大幅提升资源利用率、理货准确率以及引航效率,实现节能降碳及降本增效,助力港口数字化转型。

    在酒店行业,中国电信助力打造碳减排绿色智慧酒店,基于NFV技术将网络设备云化,实现设备集约化,使房间内信息化设备数量从3~4个减少为1个,同时利用全新路由板块实现业务流和控制流的分离,改造后节电率达到%,全面实现酒店绿色智慧高效运行。

    在航运行业,中国电信与天津海事局共建“5G灯塔、点亮渤海湾”,以光伏发电为主要能源,在大沽灯塔上建设零碳通信基站,实现“零排放、零场租”。制定无人值守站行业标准,结合5G+渔船定位、5G+海上执法、5G+海上浮标、5G+无人船等智慧应用,实现精细化智慧化的交通管理和应急保障,助力渤海湾海上交通“绿色安全”。

    “节能降碳,你我同行”,中国电信将继续深入实施云改数转战略,推动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持续释放行业赋能效应,努力实现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携手各行业各领域,书写绿色生产生活美丽新篇章。

    关键词:

    下一篇: 最后一页
    上一篇: 外资增持人民币债券潜力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