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间还有数不清的书籍,
能解你万种愁,治愈你一身伤。
作者:洞见CC
(相关资料图)
有人曾在微博上问蔡澜:
“自己近来事事不顺,觉得人生暗无天日,如何排解?”
蔡澜只回了两个字:“读书。”
读书,无疑是成年人治愈自己最好的方式。
2023上半年,我知道,很多人都经历了一些痛苦难捱的时刻。
有人被突如其来的病痛折磨,有人经历了失业的打击,有人承受了亲人离世的悲苦……
如果你仍不知道怎么应对这些艰难,不妨静下心来,看看《人民日报》推荐的这6本书。
你曾吃的苦,受的伤,都能在书中找到疗愈良方。
1
《病隙碎笔》
史铁生曾在《病隙碎笔》中写道:
“有一回记者问我的职业,我说是生病,业余写一点东西。”
这句话,看似是史铁生的自嘲。其实,亦是他一生的写照。
他原本是个有着大好前程的青年,然而21岁那年,一场疾病,却将他永远困在了轮椅上。
此后,他不仅双腿瘫痪,而且总是大病小病不断。
47那年,更是患上了尿毒症,需要隔日透析,才能维持生命。
然而就是在如此糟糕的境地下,史铁生还是坚持写作,最终写就了这本《病隙碎笔》。
几乎所有人都以为,史铁生会在书中怨怼人生的苦难,责骂命运的无情。
可当你翻开这本书,就会发现,史铁生对于他的不幸,没有一句抱怨,有的只是对人生的平静思考。
对于苦难,对于生死,他早已看得无比透彻,因而也活得无比洒脱。
有人曾发现,史铁生年轻时的照片,很少看到笑意,只看到青涩和倔强。反而中年以后,他拍的每一张照片,都是笑意盈盈。
他仿佛在用笑容告诉全世界:苦难在精神斗士面前,永远都是手下败将。
法国人有一句名言: 没有什么不可以通过藐视来克服的命运。
如果上半年,你也遭遇了某些病痛的折磨,一定要多翻翻这本《病隙碎笔》。
它会指引你,在命运的暴击面前,将自己活成一个斗士,敢于与一切苦难作斗争。
如此,人生中的种种不如意,又能在你的世界里,掀起什么风浪。
2
《活着》
知乎上有人问过这么一个问题:“余华的《活着》是刻意堆砌的悲剧吗?”
一个高赞的回答是:“余华还是太仁慈,题主还是太年轻。”
在这苦海一般的人间,谁没有饱受生活的摧残,谁不是万种苦难压身。
而《活着》里的福贵,他的一生,更是凝练了所有的苦难。
福贵出生在大户人家,然而却因为年少好赌,输光了所有家产。
落魄以后,他的生活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前,他可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如今,他只能靠自己耕种,才能勉强图个温饱。
然而即便这样,命运还是不打算放过他。
他被人抓去当了兵,他的母亲因为思子心切,不久后就病死了。
后来,福贵终于历尽千辛万苦,回到了家里。
然而紧接着,他又眼睁睁地看着一双儿女惨死;
妻子家珍,本来就身子不好,在经历了儿女相继去世的打击后也撒手人寰。
这些变故,让福贵痛苦万分。
但他却没有选择就此死去,而是在一次次失去和悲痛中直面命运,直视伤痛,继续顽强地活了下来。
也许你会问,既然这般艰难,人为什么还要活着?
小说里的一句话,我想就是最好的答案:
人生就是一个过程,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这个过程都要走完。
在过去的半年里,我知道你也一定经历了无数次挫败,度过了许多痛苦难熬的时刻。
如果生活让你熬不下去了,就请你去看看余华的《活着》。
它会告诉你:在苦难的世界里,活着本身,就是最大的意义。
熬下去,才能可能苦尽甘来;活下去,才能等到好事发生。
3
《苏东坡传》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的第一句就这样写道:
“我写苏东坡传并没有什么特别理由,只是以此为乐而已。”
在林语堂看来,读苏东坡的诗,讲苏东坡的故事,便已经是世间一件不可多得的乐事。的确, 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
他虽一生被卷在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却不染官场的污浊,活得正直质朴;
他虽在仕途上屡遭贬谪,然而他却在这些困苦的岁月里,将自己活成了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被贬黄州时,他第一次尝到了从高堂跌到乡野的滋味。
然而他却在此地,耕种以自足,盖雪堂以自娱,还自创了一道“东坡肉”流传千古;
被贬惠州时,那里瘴疠遍地,他眼里却只发现了鲜美可口的荔枝,还为它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千古名句;
在儋州时,他不仅要忍受精神上的困苦,还要想办法解决物资的匮乏。这个时候,他却还在暗自庆幸,没有瘴疠。
总之,这世间给予他的一切悲苦,苏东坡总能找到应对之法。
林语堂曾评价苏东坡:
“苏轼最大的魅力,不是让内心被环境吞噬,而是超出环境,以内心的光亮去照亮生活的路。”
即便被生活伤得千疮百孔,他总能以生活中点滴的快乐,去治愈那一道又一道的创伤。
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2023下半年,当你读懂了他,你便也能曲折的生活里,活得潇洒与从容。
4
《平凡的世界》
读完《平凡的世界》,有两个人物让我印象深刻。
第一个,是孙少平。
孙少平,出生在双水村一个非常贫困的家庭。
这种家庭出身的孩子,如果想要改变命运,便要付出比常人多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
可即便如此,孙少平却丝毫没有想过放弃。
他孤身一人到城市里打工,干最辛苦的活,赚最微薄的钱。
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他却还是会在每天下班后,安安静静地看几页书。
最终,他不仅靠着韧劲,实现了读书的梦想,还在厂里当上了班长。
另一个,则是孙少平的哥哥孙少安。
由于家境贫寒,他早早读辍了学,整天帮着家里干农活。
但他眼光却很长远,他知道,仅仅靠干农活是没办法让一家人过上好日子的,于是他想到了创业。
可惜他每次想创业的时候,老是遭到村里人的挤兑。
在这种情况下,孙少安还是努力说服了乡亲们跟他一起干,最终带着全村人一起致了富。
在命运的大手面前,孙少安两兄弟都没有选择认命,而是靠自己的努力,实现了人生的逆袭。
正如书中写道: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
而无论结果是悲是喜,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
这就是路遥要借《平凡的世界》传达给我们的智慧。
路要靠自己去走,才能越走越宽;人生要靠自己去闯,才能越来越好。
与其等待别人的救赎和肯定,不如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当你选择凡事靠自己,即便在命运这张看似牢不可破的大网里,你也可以成为那条不甘平庸的漏网之鱼。
5
《我们仨》
1997年,杨绛的女儿钱瑗因病去世。那时的她,白发人送黑发人,该是何等的悲伤。
第二年,丈夫钱钟书也跟着离开人世。
在人生暮年,接连丧女丧夫,这种哀痛,换了常人,肯定难以承受。
但是杨绛却挺了过来。
在孤身一人的日子里,她一头扎进书堆里,每日笔耕不辍,花费了13年的时间,整理出了钱钟书所有的学术遗稿。
与此同时,她还仔细回忆了他们一家三口63年来在一起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
她用哀而不伤的笔墨,写就了这本《我们仨》。
她在《我们仨》中写道: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这短短的十四个字,足以看出杨绛对于亲人离世的哀伤。
然而,她却没有沉溺于这种伤痛,而是用忙碌充实的生活,渐渐抚平了自己的伤痛。
当时,还有人去看望杨绛,结果杨绛没哭,对方却看到杨绛孤身一人的样子哭了出来。
杨绛还反过来安慰道:
“我都挺过来了,你还这样哀伤?往深处想,痛苦的担子我来挑,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
杨绛这一生,充满了艰难坎坷。
她不仅以一介单薄之躯,扛下了所有,还在艰难的岁月里,活出了生命的从容。
很赞同一句话:“一个人真正的强大,不是征服了什么,而是承受了什么。”
说到底, 能扛事,才是一个最了不起的能力。
所以,与其抱怨命运的不幸,不如勇敢地挑起生活的重担。
当你能够凭一己之力,扛下人生所有艰难,这些打不倒你的,终将使你更强大。
6
《瓦尔登湖》
生活中你有没有陷入过这样的怪圈:
明明觉得工作让自己很烦很疲惫,可是一想到辞职,就要为钱忧虑,于是就又硬生生地把自己逼回了工作岗位之中;
明明觉得眼下的生活让自己很累很迷茫,可是想到改变又不自觉地逃避,只好强迫自己继续忍受。
结果,被钱按在工作岗位上的人,天天都在抱怨工作的苦楚;
被现状困住原地的人,也陷入了无尽的内耗之中。
越来越多的人,正在被内耗拖垮。
而梭罗却在这看似无解的怪圈中,给出了生活的另一种答案。
梭罗来到瓦尔登湖之前,也像绝大多数人一般,渴望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然而他多年来为一家杂志社供稿,煞费苦心写作,却一直得不到认可。
这种遭遇,让他陷入了无尽的内耗之中,甚至还为此大病一场。
躺在病床上,他看着糟糕的自己,终于意识到,眼前的生活对自己就是一种折磨。
于是他决定放弃对名利的追逐,远离尘世喧嚣,在瓦尔登湖畔开启了两年多的隐居。
在那里,他搭起木屋,开荒种地,日子虽然简朴,却让他掏空了所有不甘;
也是在那里,他与自然为伍,与禽兽为邻,让身心得到了彻底的疗愈。
他还有了更多的时间思考和写作,最终完成了随笔集《瓦尔登湖》。
每一个因生活精神内耗的人,都应该好好看看这本书。 看完它,你就会明白:在这大千世界,花开是美,花落是诗。
而生活也永远不是只有一种模式。
只要你愿意,你可以去追求星辰大海,也可以乐于柴米油盐。
在琐碎的生活中,摆脱精神内耗,学会取悦自己,就是拥有了一种高配人生。
▽
《一百岁感言》里曾言:“在这物欲横流的人间,做人实在是够苦。”
苦与难,一直都是人生的主旋律,从来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改变。
2023下半年,前路依旧难走,生活仍有变数。
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依旧会有着平凡人的艰难。
好在, 这世间还有数不清的书籍,能解你万种愁,治愈你一身伤。
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用读书,抵抗生活所有刁难。
让生命,在读书中更加丰盈;让明天,在阅读中变得更加美好吧!
点个 赞吧 ,与朋友们共勉。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