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新闻
  •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湖北宜昌:捧起端午文化自信的“金饭碗” 世界观天下

    来源中国日报网时间:2023-06-26 20:39:17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在童谣声中走进生活。

    今年是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遗第15年,恰逢屈原入选世界四大文化名人70周年,也是屈原诞生2363周年、逝世2300周年。仲夏时节,记者走进屈原故里湖北宜昌,沉浸别样端午文化月活动之中,感受捧起文化自信“金饭碗”的屈乡魅力。

    尊古中包容 千年龙舟划向世界


    (资料图片)

    “一桨划过两千载,满江龙舟闹端阳。”

    6月23日上午,秭归县徐家冲港湾国家龙舟训练比赛基地,2023年国际划联龙舟世界杯在这里完美收官。

    6月22日上午,2023年国际划联龙舟世界杯在三峡大坝前的秭归县徐家冲港湾国家龙舟训练比赛基地开幕。(付蓓蓓、吴延陵拍摄)

    这片水域位于三峡工程蓄水后形成“高峡平湖”的起点,与三峡大坝遥遥相望,被西陵峡群山环抱,距屈原祠仅1公里多。

    来自中国、美国、印度、伊朗、马来西亚、赞比亚、新加坡、菲律宾、坦桑尼亚等9个国家和地区的14支队伍,经过3天激烈角逐,在这里斩获了18个项目的金牌。根据比赛规程,本次赛事分为8人座奥运龙舟和10人座龙舟。

    “小型化是龙舟运动未来的发展趋势,这种8人座龙舟是专为东京奥运会定制的。”本次龙舟世界杯裁判长陈信豪解释说,在国际划联大力推动下,龙舟被东京奥运会接受为展示项目。

    今年73岁的陈信豪,是美国南加州龙舟俱乐部主席,创立了美国知名度最高的龙舟赛之一加州长堤(长滩)龙舟赛。

    龙舟早已成为陈信豪生命的一部分,他也因此与宜昌结缘。时间追溯到2002年,他就带着一支美国女子组,前来参加了中国宜昌长江三峡国际龙舟拉力赛。

    21年间,陈信豪三次来到宜昌,在变与不变中见证了千年龙舟划向世界。在他看来,到屈原故里参加龙舟赛,每一次都是“归根”之旅,有一种特别的荣誉感。

    龙舟竞赛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自1979年开始,秭归每年端午节都组织举办传统龙舟赛。1985年6月,“中国龙舟协会”在宜昌成立。1992年10月,首届中国宜昌长江三峡国际龙舟拉力赛举行,秭归龙舟开始走向世界舞台。

    “完全不一样的感觉,从街上从车站一路过来,路边的装饰、整个公路系统,跟在美国跑高速公路的感觉是一样的。”陈信豪感慨,没有改变的,就是宜昌人对龙舟一如既往的热忱,对屈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端午的气氛更浓厚了。

    “三闾哟大夫哟,听我说哟,嘿嗬也……惟愿大夫魂归故里。”唱了千百年的《招魂曲》再次回荡峡江,数十条龙舟竖起齐刷刷的招魂幡,在掀天锣鼓声中游江招魂。特别的仪式,为龙舟世界杯开幕式注入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令外国选手如痴如醉、心潮澎湃。

    “在美国,每一个划龙舟的人都知道屈原。”陈信豪表示,作为华人,他有责任把龙舟推广到全世界,让更多的人透过这条千年“中国龙”,了解中国,认识宜昌,走进屈原文化。

    2021年8月,中国龙舟作为展示项目,划入了东京奥运会赛场,标志着龙舟已经启动了入奥程序。

    “屈原故里宜昌是龙舟运动项目重要发祥地,这是国际国内普遍共识。”国际划联理事、亚洲区代表布迪曼·赛提亚万表示,此次龙舟世界杯在宜昌成功举办,对推动龙舟入奥意义重大。

    交流中交融 一脉连通两岸情深

    端午节期间,一条短视频《游zi归》,刷爆宜昌人的朋友圈。

    “一下飞机,我们看到秭归两个字,非常骄傲!”台湾彰化屈氏后裔屈金泉热泪盈眶地说,台湾游子回到家乡了。

    端午前夕,来自台湾彰化的18名屈氏后裔赴秭归万古寺村,与当地屈氏后裔一起赛龙舟、包粽子、话亲情、祭屈原时,记者抓拍到了这感人的一幕。

    6月16日,台湾彰化县屈氏后裔一行18人来到秭归归州镇万古寺村、屈原故里文化园,与秭归屈氏后裔共同寻根问祖、祭拜屈原,一道寻找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的原乡。三峡日报全媒体记者胡兴军 摄

    万古寺村相传是屈原祖籍居住地,村内有六成以上村民都姓屈,有“中华屈氏第一村”的美誉。彰化市宝廍里是台湾屈氏后裔聚居地,世居200多位屈氏后裔。

    13年前,宜昌秭归和台湾彰化牵手,两地持续开展“根的记忆”“两岸乡亲祭诗祖”“两岸屈氏后裔屈原故里过端午”“两岸屈氏赛龙舟”“‘粽’情端午·传承文化”“云端话端午”等交流活动。

    屈金泉举起包好的粽子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三次到秭归过端午。对于他而言,秭归就像是心灵的原乡,“就像回到阔别很久的家乡一样。”

    “欢迎哟贵客哟嘿嚯,回故乡哟嘿嚯……”当日上午,伴随着万古寺村民浑厚的歌声,两岸屈氏后裔举行龙舟赛,两队奋力击水竞渡峡江,最终台湾队成功“夺标”。

    端午节是我国第一个跻身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端午,也跨越那一湾浅浅的海峡,成为两岸人民赓续传统文化血脉、交往交流的“桥梁”。

    6月21日,“中国端午 诗意宜昌”2023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在秭归县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开幕。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郑晓寒 摄)

    “秭归秭归,魂兮来归,端阳佳节,雄黄满杯,历史的遗恨,用诗来补偿……”沿着这座“桥梁”,诗人余光中于2010年踏上屈原故里,写下《秭归祭屈原》。

    余光中一生写过8首纪念屈原的诗作,《秭归祭屈原》是其中最长的一首。余光中表示,中国诗人都有屈原情结,都有李白、杜甫情结,因为他们是我们的源头。

    如今,这首共86行的长诗,深深镌刻在“全国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秭归屈原故里文化园内,也刻进了两岸同胞的心田深处。

    “湖北宜昌将举办‘两岸欢聚庆端午 共话屈原颂诗祖’屈原文化交流活动,邀请台湾彰化、苗栗的屈氏后裔及乡亲50多人到宜昌,参加共祭屈原、龙舟竞渡、抢红等活动。”端午节前,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向台湾乡亲发出邀约,希望两岸同胞共聚一堂,让传统节日以不同方式延续,成为两岸民众的共同记忆。

    跨海交流,万里诗情,把两岸紧紧地连在一起。

    守正中创新 “文化+”赋能诗与远方

    “熙熙攘攘的游人、满城艾香、龙舟竞渡、香囊路灯、文艺演出、民俗展演等等,原来这就是‘端午大过年’啊。”再访宜昌,恰逢端午佳节,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安德明走上街头,体验特别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赞不绝口。

    在屈原故里宜昌,一个端午三次过,端午比年大。千百年来,屈原故里端午习俗历经世代传承,形成了“三个端午、祈福禳灾、祭祀屈原、粽子寄情、龙舟披红、游江招魂、龙舟竞渡、骚坛诗会、庆贺夏收、游艺娱乐”十大特色。

    6月18日,伍家岗区宝塔河街道张家坡社区开展“巧手做香囊,欢乐迎端午”活动。三峡日报全媒记者黄翔 摄

    屈原故里端午习俗是世界非遗中国“端午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和旅游部将“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作为其主办的唯一全国性端午文化活动,在宜昌长期举办。

    年年过的端午,如何守正中创新?宜昌端出首届端午文化月活动盛宴。

    6月22日晚,央视黄金时间档播出端午特别节目《碧水长歌颂端阳》。这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次走出演播室,全程全景在宜昌拍摄。同日晚,新编历史话剧《屈原》首次在宜昌上演。

    随着系列活动的启动,峡江两岸,身着汉服的市民游客,“粽”味十足的五彩花灯,极具特色的游艺游园,精彩纷呈的文艺汇演……全域联动开展主题晚会、国潮巡游、文化市集、原创音乐会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惠民活动,让游客和市民沉浸式体体验“我在宜昌过端午”的魅力。

    “很高兴能来到宜昌!”前来参加国际划联龙舟世界杯的赞比亚运动员贝纳,盛赞这里的端午充满新意。贝纳所说的“新”,源自以屈原文化为内核的端午文化,在宜昌历经创新性转化后生发的现代气息。

    中国端午,诗意宜昌。在2023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隆重开幕上,既上演了原汁原味的祭拜大典,又上演了舞蹈《屈原》《橘颂》、诗朗诵等富有屈乡特色的文化大餐,更有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激情演唱《秭归》,表演艺术家王洛勇与数千观众齐颂《离骚》选段……

    上海外国语大学访问教授多米尼克·皮茨克来被深深震撼,开幕式结束后,他又饶有兴趣地前往文化广场与当地群众一同包粽子、制香囊,品味浓情端午。

    守正创新的步伐从未停歇。6月22日,2023中国˙宜昌屈原故里端午论坛暨屈原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第一届年会在宜昌举行,全国数十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深入探索端午文化创新性发展的新路径。

    “宜昌是千年文脉相传的圣地,屈原是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参加论坛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哲学部副主任刘跃进认为,宜昌今年开展的端午文化活动内容很丰富,对传承弘扬屈原文化意义重大。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楚文化必须作出表率”“加强国际文化交流,进一步讲好屈原故事”“多在生活性、互动性等方面下功夫,赋予端午节更多生命力”“讲好人物故事,过好民俗节日,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与会专家深情献“智”宜昌。

    屈原故里宜昌,正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以“文化+”赋能诗和远方。

    (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周荔华/南山、鹏程)

    来源:中国日报网

    关键词:

    下一篇: 最后一页
    上一篇: 振东制药控股股东振东集团质押2400万股 用于自身生产经营 世界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