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老年人提供的助餐10块钱以上,老人都嫌贵,而且还要送上家门。”北京市民政部门人士近期在一次论坛上透露,“两家大型外卖企业我们都联系了,让他们参与我们的助餐事业,政府还给他们补贴,但人家根本不感兴趣,因为不赚钱。”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北京市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到2035年前将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并叠加人口队列更替。2022年公布的《关于提升北京市养老助餐服务管理水平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要求,各区构建“一刻钟养老服务圈”,综合考虑地区老年人口规模及分布状况、用餐需求、服务半径、养老机构分布等因素,围绕老年人家门口,进一步增设养老助餐点,织密养老助餐服务网络,就近解决老年人吃饭不便问题。
助餐运输成本难题
(相关资料图)
2022年,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委员、市民政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红兵解读《实施意见》时指出,要引入数字化养老助餐服务模式,老年人可依托数字化助餐专业平台查看并预订平台上所有老年餐,通过预订团餐、外卖点餐等方式订餐,也可通过到店就餐、养老助餐点代客下单等方式在家门口附近的养老助餐点订餐就餐。
“针对行动不便、家中确实无人取餐的基本养老服务对象家庭,经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评估确有需要的,由驿站通过工作人员或志愿者送餐到家。对于其他基本养老服务对象,可通过驿站低偿提供上门助餐、代为取餐等服务解决外出取餐就餐不便问题。”他说。
一年之后,助餐体系面临一定的挑战。
一位北京市民政部门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助餐是整个除了失能照护以外最刚性最大量的需求,但是现实当中很难找到为高龄失能老人提供助餐的市场主体,不能说政府再建立一支队伍每个老人去送餐,我觉得这也是不现实的。”
他认为建立综合助老的市场主体非常重要。
他说:“我们后来探索实践,发现还需要在失能照护的基础上做一个综合服务的市场主体,保证它的基本可持续运营的基础上,再去做助餐发展助医、助洁、助浴等等。”
目前在助浴市场上,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现在居家养老需要提供很多服务,助餐、助育、助洁、助行等等,还有失能照护。“如果说市场主体就是围绕助餐、助洁、助行、助医这些角度,单独一个角度去干的话,没有一家是能盈利的。”上述民政部门人士表示。
据了解,目前社区驿站都提供助浴服务。“我也问过很多家驿站,说一星期可能就一两单,这一两单企业收一千块钱也要赔。”他补充道。因此,他认为做一个综合服务的市场主体才能够实现盈利。
探索服务体系
《实施意见》还提出,优化养老助餐补贴。全面实施基本养老服务对象就餐补贴制度,给予每人每天5元的就餐补贴,在老年人付餐费时直接扣减;探索建立助餐点运营补贴制度,可给予每人每天3元的运营补贴;补贴资金总体由市、区财政按1﹕1共担,各区统筹确定本区支持政策,推动建立符合实际的养老助餐服务体系。
即便在这种情况下,大的外卖平台依旧不感兴趣。“因为赚不到钱。”上述民政部门人士表示。
美团最新年报显示,归属母公司净亏损66.86亿元,亏损同比减71.59%。核心本地商业收入为1608亿元,经营溢利295亿元,同比增长56.8%。其中配售服务收入为700.64亿元,佣金收入为551.43亿元,在线营销服务营收为306.83亿元,其他服务收入为48.69亿元。
据了解,目前全市已经发展1000多家养老助餐点,包括发挥自身资源为周边固定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的养老服务机构、社会单位内部食堂、老年餐桌,以及面向社会提供养老助餐服务的社会餐饮企业等四类形式。
解决一人失能、全家失衡
有调查报告指出,机构、社区、居家三种养老方式的结构性失衡。机构收住老年人占全部老年人约1%,并且以失能、失智为主体,其中又以重度失能失智为主体。99%的老年人选择了居家社区养老,这其中约13.5万人属于失能、失智老年人,约63.5万人是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因此社区居家中的失能、失智、高龄老年人是养老服务的“难中之难”,“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现象比较突出。
一位养老行业研究专家向记者指出,应明确街道(乡镇)“一体化”服务体系的功能定位。“整合政府资源、服务商资源、社会组织和社会服务。通过信息化系统、呼叫中心收集老年人需求,并通过后台处理与服务对接。回应老年人参与社会治理需求,老年人在联合体内参与公共事务、进行公共决策,参与民主管理、进行民主监督。将老年人的反馈作为服务评判的重要指标,在联合体内建立‘老年人的大众点评网’和负面清单制度。”
“其次,探索街道(乡镇)一体化服务体系的实施路径。”他说,“参与主体包括街道(乡镇)党委政府、驻区重点单位和部门、市场主体、社会主体以及老年人代表,建立常态化议事机制。”
此外,他还说:“鼓励各街乡镇因地制宜,创新联合体运行模式,适时调整街乡社区职能定位,明确街乡社区(村)在老龄事业发展中的责任清单和权力清单,增强养老机构专业支撑作用,激活社区养老服务活力,推动居家养老扩容增效。建立统一的时间储蓄服务站,扩大时间银行兑换的范围;推动志愿服务全面融入养老服务,实现志愿互助服务信息化。普遍实施养老顾问制度,依托社区服务设施、机构、人员开展养老顾问服务,编制《养老顾问工作手册》。强化人才培养培训,鼓励和支持养老服务机构引进和培养照护管理师专业人员,设立照护管理师岗位。以统一平台精准对接养老服务供需,实现信息互通、数据共享。实现养老数据融合、养老服务集成和养老服务综合监管一体化。”
关键词: